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:::

馬偕與台灣原住民

情空原鄉

馬偕博士於1871年橫渡太平洋抵達台灣,飽經顛簸抵達台灣。他先在南部短暫停留,於翌年3月9日到達淡水,有個聲音對他說:「就是這個地方」,馬偕此後在北台灣致力宣教達29年。

當時的台灣,已經是漢人為主的社會,馬偕除了向漢人宣教外,樸質、善良、熱情的原住民族,吸引著馬偕長年持續地徒步前往北部各族群巡行宣教,尤其是宜蘭的噶瑪蘭人與馬偕建立起深厚的情誼。馬偕博士足跡踏遍台灣北部各地,也越過大甲溪到中部、南部的原住民聚落,並曾搭船前往花蓮,廣泛與原住民各族接觸、醫療、宣教。

澤披各族群

馬偕博士親自到訪過的原住民族,包括噶瑪蘭族及以下各族群:

巴則海族:

是馬偕第一次接觸的台灣原住民,1872年3月15日陪英國宣教師李庥等人拜訪豐原「大社」部落時,巴則海族人扶老攜幼遠遠迎接,他們的友善和熱情讓馬偕印象深刻。同時他也到訪苗栗鯉魚潭的內社及埔里的部落。這些地域都屬於英國長老教會的教區,馬偕較少前來。

凱達格蘭族:

分布在大台北和桃園的凱達格蘭人,因為漢人大量湧入,在馬偕來台前,僅剩零星的小聚落,與漢人相鄰。馬偕於北台灣原住民的宣教,起始於1872年9月27日,在基隆的社寮島(今和平島)向凱達格蘭人宣教,以後多次前去。馬偕固定前往並建立教會的部落,則是新社(今貢寮)及北投。另外,馬偕亦數度拜訪過位於板橋的社後(即擺接社)、江子翠(即武勞灣社),以及位於桃園的南崁。

道卡斯族:

馬偕建立的第一個原住民教會是新港教會(位於苗栗縣後龍鎮)。他於1872年10月首次去,向當地平埔族道卡斯族傳到,年底他們兩度到淡水,請馬偕在去教導他們,翌年4月即建立禮拜堂,以後馬偕固定巡行當地。

賽夏族:

1872年底,馬偕在道卡斯人帶領下,從後龍翻上高聳山領到獅潭,起初是以戒慎的心接觸賽夏族。隔年,馬偕在訪,並由賽夏族當嚮導,攀登雪山。其後,馬偕在獅潭創立教會,也多次前往當地,賽夏族人也會來出席禮拜。

阿美族:

1890-1892年間,馬偕曾三度由宜蘭南方澳,搭原住民操縱的船前往花蓮傳道。在花蓮都停留在奇萊平原(今花蓮市北方及新城鄉),在噶瑪蘭人及南勢阿美人的村落裡宣教。

1890年9月3-12日往返,到訪飽干、薄薄、七腳川、里漏、屘屘等部落,馬偕對村落、房屋的樣貌及當地人與文化有頗多描述。1891年5月16-24日往返,到訪飽干、薄薄、七腳川等部落,馬偕描述了阿美族保留下祖先當年登陸的獨木舟。

撒奇萊雅族:

1890-1892年間,馬偕參訪花蓮奇萊平原。其中1890年9月9日造訪跟老爺部落(即撒奇萊雅族)

泰雅族:

泰雅族廣泛分布在台灣南投以北的山區,馬接接觸的部落位於苗栗、新店、三峽及宜蘭山區出訪泰雅族是1873年馬偕攀登雪山時,進入苗栗山區泰雅族領域,並一同前往。翌年馬偕到他們部落住一晚。

新店屈尺一帶的泰雅族,馬偕曾與他們多次接觸,並深入到山中的部落,住在頭目家,和族人有個“家庭式營火氣氛的聚會”。當地泰雅族也有幾次到新店、淡水探望馬偕。

馬偕曾訪問宜蘭三星鄉附近的泰雅族部落(應屬於大同鄉的部落)並曾在三星為他們拔牙。

三峽、大溪一帶的泰雅族,馬偕未到過部落裡,但曾接觸過並幫他們拔牙,他們也有來參加禮拜。

邵族:

馬偕三度去埔里,都曾接觸過被稱為「水番」的邵族,並到日月潭訪問他們,當時他們披著鹿皮、手持弓箭。

西拉雅族:

馬偕曾兩度到訪英國長老教會的南部教區,所到的包括番仔田(今台南官田)、拔馬、罔仔林(今台南左鎮)、頭社(今台南大內)、吉貝耍(今台南東山)、木柵、柑仔林(今高雄內門)等地都是以西拉雅族為主的平埔族村落。